民政部: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中新网1月11日电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11日表示,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为老年人配备必要的血氧仪和吸氧设备,做到养老机构内的黄色、红色标识重点老年人给予重点关注和老年人重症前期的“早识别”。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日就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在“乙类乙管”阶段,民政部门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养老机构“保健康、防重症”目标?
“‘保健康、防重症’是‘乙类乙管’阶段整个疫情防控的重心,养老机构也是这样的。”李邦华称,现在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这些老年人多数是高龄、失能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一旦养老机构发生感染就容易形成聚集性感染,而且老年人感染后,重症风险比较高。民政部按照“乙类乙管”阶段“保健康、防重症”的总体部署,结合养老机构的特点,坚持“关口前移”,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着力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重症的发生。
一是指导养老机构每天做好至少两次的健康监测和每周两次的核酸或抗原检测,如果养老机构自行联系核酸检测机构有困难,地方联防联控机制要给予协调,做到老年人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状能够“早发现”,以及养老机构阳性人员的“早发现”。
二是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为老年人配备必要的血氧仪和吸氧设备,做到养老机构内的黄色、红色标识重点老年人给予重点关注和老年人重症前期的“早识别”。
三是发挥养老机构内社医疗机构和定点协议的医疗机构的作用,储备相应的药物,通过远程或者上门巡诊诊疗服务,做到感染老年人诊疗的“早干预”。
四是健全养老机构感染者的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时候,养老机构如果提前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床位比较紧张时,要求民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协作,统筹辖区内的其他医疗资源,优先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安排接诊和病床,做到“早转诊”。
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有哪些防控关键点?疾控专家回应******
央视网消息:1月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的有关情况。“乙类乙管”后,对于养老机构、学校、邮政快递、医疗等重点机构,以及商超市场、车站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场所,有哪些防控关键点?我们来听听疾控专家的解答。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常昭瑞:相关机构和场所应落实单位防控责任和个人的疫苗接种、自我防护、健康监测、环境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等措施。此外,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还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是内部要分区管理,防止不同区域之间的交叉感染。第二是在疫情严重期间,经科学评估适时采取封闭管理,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第三是疫情流行期间,外来人员进入机构时要提前预约,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现场的抗原检测阴性结果。第四是要明确机构定点医院,建立就医优先的绿色通道,对机构内感染者可第一时间转运和优先救治。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